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浅谈古代庙制家庙宗庙的含义毁庙的原因(古代家庙是什么意思)

导语:浅谈古代庙制:家庙、宗庙的含义,毁庙的原因

庙之一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庙最开始指的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后来,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随后,佛教传入,后来的佛教寺院也称庙。

由于传统上常有不同的宗教相互影响、习合的情况,如佛道双修、三教合流、神佛习合等,加上民间信仰,因此庙的名称和性质是多变的,甚至同一时期具备多种含义。

1、供奉祭祀先祖神位的场所;

2、古代宗庙的前殿;

3、古代王宫的前殿;

4、神主牌位;

5、古时供奉祭祀历史有名人物的处所;

6、古时供奉佛神的场所。

在古代,身份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庙制。普通百姓之庙称为祠堂,官宦贵族之庙称为宗庙。皇室和诸侯之庙则称为宗庙或太庙。

一、家庙,是中国古代的宦官贵族建立的供奉祖先的地方。一般是一个家族单独建立的。古人在每年节日都要对家庙进行祭祀,如除夕、清明等节日。而且古人在出远门、升迁、婚丧等事情都需要告诉祖先一声。

现今南方一些村庄还有祠堂,其装饰豪华,是为本村本姓的荣耀。除了节日祭祀之外,族内婚姻、丧、寿、喜等事,都在祠堂里进行,同时祠堂也是在族人商议族事的地方。

二、宗庙、太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门场所。《周礼》规定,天子七庙,即供奉六世祖以下历代先人,也称诸侯五庙。

古代宗庙一般建在君王宫殿的左侧,与宫殿右侧的社稷相对,其中社稷象征土地,宗庙象征血缘,两者共同构成国家的象征,在方位上,宗庙往往建立在宫殿中最尊贵的方位。古代君王或诸侯一年内要定期对宗庙进行祭祀,如遇出征、丧葬、婚假等重大国事或家事,均要到宗庙进行祭祀,通报先祖,并祈求先祖保佑。

毁庙

在宗法制度里,有“七庙”一说,本指的是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来泛指帝王的宗庙。

在古代宗法制度里,还有“毁庙”的存在,毁庙是根据庙制而改变的,七庙有着亲过高祖而毁其庙之说。天子七庙,只有太祖和继祖的庙是万世不易的,其他历代先帝的庙,当今天子只保留五个宗庙进行祭祀,五服之外的庙就要被毁掉。这就是毁庙,亲尽庙毁的说法由此而来。

《汉书》记载:祖宗之庙,世世不毁,继祖以下,五庙而迭毁。今高皇帝为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景皇帝为昭,孝武皇帝为穆,孝昭皇帝与孝宣皇帝俱为昭,皇考庙亲未尽。太上、孝惠庙皆亲尽,宜毁。

淫祀

由于古代宗教信仰繁杂,所以出现了淫祀,淫祀是妄滥、过度,不合礼制的非正统,并且不被统治者接受的祭祀。给淫祀的定义为“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一般朝代里,统治者都会大肆抵制淫祀,对于淫祀,都会采取毁庙的方法。就如唐朝名臣狄仁杰,不仅仅能断案入神,而且对于淫祀非常痛恨,曾焚毁了一千七百多个淫祀。

锦秋文谱,专注中华家谱文化研究,中华姓氏起源研究,关注我,做个既懂谱又知姓的人!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