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清朝那些过继出去的皇子都有怎样的结局呢(清朝继承皇位的嫡子)

导语:清朝那些过继出去的皇子都有怎样的结局

身为皇子,其身份也分高低贵贱和嫡庶之别,而且也分是否受到皇帝的宠爱与赏识,有些皇子生出来完全就是一个“摆设”,一生平凡度过。还有一些皇子因为某些需要被过继给王爷,也就是说被过继出去后在宗法意义上就不属于皇子,而是普通的宗室成员,不过因为他们身上流着皇帝的血液,所以还是与普通的宗室有区别的。

清朝12帝,严格的说是清朝九帝,因为最后三位皇帝没有子嗣,一共生育皇子113人,其中有6人被过继出去。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过继出去的皇子们。

1、允禄出继给庄亲王博果铎

博果铎是承泽亲王硕塞的长子,满洲镶红旗人,顺治十一年(1655年),硕塞病逝,年仅5岁的博果铎承袭父爵,并改王号为和硕庄亲王。博果铎在王位上68年,积累下了万贯家财,享尽了荣华富贵,是当时皇族内有数的豪富亲王,让其他宗族子弟羡慕不已。

然而博果铎虽然家财万贯,但是他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来承袭他的一切,并且两个女儿远嫁蒙古,晚年的博果铎还是比较孤独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宗室子弟入继,博果铎就绝嗣了。

博果铎晚年生病时,他的亲侄子们都想着如何得到他的财产,反而对他的病情一点都不关心。这一点令前去探视的康熙帝非常不满,为此还训斥了他们一顿并且剥夺了他们入继庄亲王府的资格,同时康熙帝命令十六子胤禄负责博果铎晚年的一切。这也就说明了康熙帝想要胤禄入继庄亲王府,不过没有明说罢了。

庄亲王允禄

雍正元年(1723年),74岁的博果铎病逝,因为他没有儿子,宗人府上书请旨以康熙帝的儿子过继给庄亲王。因为康熙之前的指示以及雍正在夺嫡过程中允禄(雍正继位后,他的兄弟们名字中的胤都改成允)的暗中帮助,所以就下旨命允禄出继给庄亲王博果铎为嗣子,并继承庄亲王爵位。

自此。庄亲王一直在允禄后代中传承,乾隆年间,乾隆帝将其定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这一脉也从远支宗室变成了近支宗室。

2、弘曕出继果亲王允礼

弘曕是雍正帝最小的儿子,出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去世时他才3岁,所以乾隆帝一直把这个小弟弟当儿子来养,甚至请名师来教导他。

允礼是康熙帝第17个儿子,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事件中,允礼是支持胤禛的,所以胤禛继位后加封允礼为果郡王并委之以重任。

果亲王允礼

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帝晋封允礼为和硕果亲王,并且让他一人兼任四个旗的都统。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之前遗命允礼与允禄、鄂尔泰、张廷玉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新帝乾隆。

乾隆三年(1738年),允礼病逝,年仅42岁,乾隆帝命大阿哥永璜前往奉命穿孝。允礼曾有一子,不过很早就夭折了,所以他死后也没有后继之人。于是庄亲王允禄带头上书请求将雍正帝帝幼子弘曕过继给允礼。乾隆帝应允了这个请求,于是六岁的弘曕降级承袭了果郡王的爵位,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王爷。

3、永瑢出继慎郡王允禧

永瑢是乾隆帝第六子,出生于乾隆八年(1744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出继给慎靖郡王允禧为嗣孙。

允禧是康熙帝第21个儿子,出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是康熙帝晚年所生的小儿子之一。康熙年间因其年幼,所以没有得到什么封号。雍正帝继位后,允禧先后被封为贝子、贝勒、慎郡王。

允禧因为年幼,所以没有参与康熙晚年的夺嫡事件,而且本人则醉心于诗词书画,虽然在雍正和乾隆时期担任过一些官职,但是也不是特别重要的职位。

慎郡王允禧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允禧病逝,虽然他有两个儿子,不过两个儿子都先于他去世,所以允禧去世后也就没人继承他的一切了。为了表示对宗室成员的仁德之心,乾隆帝在次年将六子永瑢出继给允禧为嗣孙,降等承袭贝勒爵位。

而永瑢在后来也得到了晋升,乾隆三十七年进封为多罗质郡王。五十四年再进封为和硕质亲王。

4、永珹出继履亲王允裪

永珹是乾隆帝第四子,出生于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二十八年出继给履亲王允裪为嗣孙。

允裪是康熙帝第12子,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他自幼被康熙帝交给苏麻喇姑抚养,在苏麻喇姑的教导之下,允裪养成了与世无争、知足常乐的性格,在康熙的众多年长的皇子中,允裪也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事件。虽然后来雍正帝找理由降低了他的爵位,不过允裪仍然兢兢业业办事,所以他安稳的度过雍正一朝。

履亲王允裪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允裪病重,当时他是乾隆在世的最年长的叔叔,加上与雍正父子又没有过节,所以乾隆帝对他的病情非常重视,多次亲临府邸探视。最终允裪以77岁高龄去世,乾隆帝为其安排了规模宏大的葬礼,命和亲王弘昼、皇五子永琪穿孝服主持丧葬事宜,同时让皇四子永珹戴重孝为允裪送终,然后再持孝服百日,这完全是孝子孝孙给父祖辈守孝的仪制。

允裪生有6个儿子,不过他们全部死在允裪之前,最大的也才活了12岁,所以乾隆帝才将四子永珹过继给允裪为嗣孙。

5、奕誴出继惇恪亲王绵恺

奕誴是道光帝第五子,出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仅比咸丰帝晚出生六天,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过继给三叔惇恪亲王绵恺为嗣。

绵恺是嘉庆帝第三子,出生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嘉庆二十四年被封为惇郡王,道光帝继位后封他为亲王。仗着是皇太后的亲儿子,绵恺行事不拘小节,为人骄纵无礼,给朝廷办差时既不稳重、也欠缺考虑,多次因为办事不严谨而被皇兄道光帝斥责乃至惩罚。道光帝对这个弟弟也是很头疼。

奕誴

道光十八年(1838年),绵恺去世,终年44岁。他的独子在五岁时就去世了,所以绵恺去世后也就没人能继承他的一切。

而奕誴虽然贵为皇子,但是他从小就秉性粗荒、行事鲁莽,书也念得一塌糊涂,再加上相貌丑陋,言语粗鄙,所以从小到大都不受皇父道光帝的喜爱。这一点奕誴跟他的三叔绵恺很像。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终于下定决心,将奕誴过继给绵恺为嗣,不过奕誴仍然享受的是皇子待遇,而且他还是当时诸位皇子中第一个封王的。到后来慈禧掌权后,奕誴还令慈禧太后十分头疼。

6、弘时出继廉亲王胤禩

上述五位皇子出继,都是因为王爷们在去世时没有人能够继承他们的一切,为了不断香火,所以才选皇子出继,而弘时出继给廉亲王胤禩就不同了。

胤禩

弘时是雍正帝第三子,他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而且与雍正的政敌胤禩走得比较近。雍正继位后,大力打击政敌胤禩。而弘时不明其中缘由,甚至还向雍正帝求情,为此雍正直接将他过继给政敌允禩做儿子并削除了他的宗籍。

小结:

其实皇帝将皇子们出继出去并非是名义上的仅仅为绝嗣的王爷们继承香火,也有他们的私心,归根结底还是处于政治目的,为了稳固皇权和朝局。皇帝这样做一来可以加强对皇室宗亲的管控;二来将自己皇子过继出去,也是为了保留爵位的世系名号,以示对于该家族世系的尊重,这也是一种怀柔政策。

本文内容由小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