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如何教育孩子的仁爱(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

导语:如何用“仁”,来启迪孩子善良的本性。

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

用一个最好理解“仁”的词语,就是“秉性善良”。

一、“仁”在孩子身上的具体体现

1、唤起孩子强大的同情心保护欲,很多孩子对弱小的动物,都有很强烈的保护欲望,而这种欲望的根源就是孩子认为,它受到了不公平对待,他很可怜,我比他有资源所以我应当照顾他。

2、会让孩子在待人接物时更加有自己的立场更能融洽同学关系避免摩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算得上“仁”的代表释义,比如:孩子找同学借东西,如果同学不借给他,此时孩子如果不生气、不计较,而是说谢谢,能知道物品属于别人,借与不借都是别人的权利,那么孩子的心态就不会因为这件事跟同学之间产生摩擦。

3、做人留一线、做事不做绝,思维不极端,因为“仁”更多的体现在做人的尺度,所以,当孩子学会做事有度,恰好就是“仁”的体现。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仁”。

1、家长支持孩子的善良行为,比如:孩子放学回来的路上,如果主动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那么家长一定要支持,并陪同孩子认真做完,时候予以表扬,这看似简单的一个过程,分析下来就是,孩子因为看到地上的垃圾污染环境,孩子认为要保护环境,他在捡垃圾的时候又会得到责任心的传递即我不能乱扔垃圾,我要保护环境。家长支持的话,那么出于“仁”所传递出的责任心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但也有家长都会说:那脏不能碰,不仅遏制了孩子对环境的保护欲望,也传递出了环境在脏也不是你的责任。这里就是联想到一句标语,环境卫生、人人有责。多少的责任心在“脏”的面前被遏制?举一反三呢?

2、家长用孩子的“仁”,去引导孩子学习的兴趣比如:当孩子说出,环卫工人很辛苦,那么父母可以说,那么有没有办法让环卫工人不这样辛苦,比如做一个可以自动捡垃圾的车,让环卫工人可以开着工作呢?然后带着孩子可以在课外去研究如何做出这样一辆车。比如孩子身体有残疾的人,可以带着孩子说,咱们可以不可以创造出代替的假肢呢,这样可以让别人方便生活,然后作为兴趣点带着孩子研究。这些不是无稽之谈,大家可以细想一下,袁隆平、屠呦呦等等一些科学家,开始都是因“仁”所产生出的善良继而转为兴趣最终靠着兴趣的引导开始努力钻研。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位“仁”的典范,白方礼老人、从1987年开始,白方礼连续十多年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直到他将近90岁。 蹬三轮近20年,35万善款,圆了三百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而自己每天却吃着馒头就这白开水。这样的“仁”在全国引起很大的轰动,他所留给我们不仅仅是这些看得见的物质,更多的为我们的精神世界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向您致敬。

“仁”不仅仅是做人的一些基本准则,同时也是创造未来的基石。不管时代怎样发展,不管社会上出现了多少与社会道德底线相左的“另类”,笔者始终相信,邪不压正,让我们给孩子的人生中加上“仁”,不管对学习或者是做人,相信孩子终身受用。

雨后孩子在救无法下来的猫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