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从魏文侯的做法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魏文侯的成功之道)

导语:从现代“管理学”角度来看魏文侯如何使魏国称霸百年

魏国从战国初期称霸一直达百年之久,如果按照魏国的国君魏文侯制定的“国策”发展下去,估计就没有后来秦统一六国什么事,可能魏国就一统天下了。到了第三代国君魏惠王的时候,魏国没有按照魏文侯的管理格局走下去,所以魏国逐渐走向了衰落,这也说明魏国能称霸百年完成是现代“管理学”的作用。

魏文侯招贤纳士

任何人都是在不断在进步的,一个国家的国君也是如此。魏文侯之所以能让魏国称霸于天下,这样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例为证:有一次魏文侯和他的老师田子方一起喝酒,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古代贵族们在一起喝酒玩乐,旁边都有音乐家演奏音乐,就是敲编钟,是现代打击乐的前身。魏文侯和田子方正在那里高谈阔论,突然魏文侯就停下来,停了一会跟田子方说:“刚才那个音乐不对,左边的音高了一音节。”

他的老师田子方听了魏文侯的话哈哈大笑起来,魏文侯就问田子方为什么大笑,田子方说了如下这番话,他说:“作为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核心职责就是看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是否称职,而不应对具体工作作出具体的指导。”《资治通鉴》里有明确的记载,田子方的原话是:“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这就是说田子方要让魏文侯知道如何做好一个国君,他告诉魏文侯如果在奏乐的时候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你的关注点不应该关注在这个音乐上,而是要关注这个乐官是不是称职,这是管理者的核心职责。

魏文侯

如果一个管理者过多地关注具体的工作,甚至自己亲赴一线做具体的工作,那将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因为他的工作不是做具体的工作,而是识人用人,量才适用,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各司其职,这是他的核心责任,如果这个职责没有做好,就是“失职”。

魏文侯也非常聪明,一点就透,立刻明白了老师的一番苦心。用对一个人可以兴旺一个单位,一个集体,魏国就是这样的,其实魏文侯在拜田子方为老师之前,就拜了卜子夏为老师。有例为证,《资治通鉴》中有明确的记载:“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士,四方贤士多归之。”卜子夏为魏国的称霸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为魏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后面还要说到。

卜子夏

前面第一句话好理解,就是魏文侯拜卜子夏和田子方为老师,后面一句“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士”就比较有意思了。

我们先了解一下段干木是何许人?段干木,姓段干复姓,单名一个字“木”,他是战国初期魏国的社会名贤。这个人比较有个性,他不愿意做官,是一个很清高的人,他为什么很出名呢,因为他的老师是卜子夏当时的名人,而且是非常有名的名人,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流量大枷”,他的老师为什么有名,因为卜子夏的老师更有名,是大名鼎鼎的孔子。

卜子夏不但是孔子的亲传弟子,他的排名不但能排在“七十二贤”里面,准确地说他应该是孔子弟子的“十哲”之一。孔子对卜子夏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在《论语·八佾[yì] 》里面孔子曾这样称赞卜子夏:“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这里的“商”就是指的卜子夏,他的原名叫卜商,这名话的意思是:“启发我的人是卜子夏,我可以开始讨论《诗经》了。”他能启发他的老师,这个评价真是非常高,可见卜子夏非常有智慧。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们逐渐被划分为八派,而这八派里并没有卜子夏,他的思想更倾向于法家思想。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曾经说过:“儒分为八,不及子夏之儒。”就是说,卜子夏的儒家思想已经不是典型的儒家风范了,更有点经世治用的法家思想了,也就是说他的儒家思想更切合实际,而不单单是一种学术研究。其实在历史上,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并不矛盾,也不相互排斥,甚至可以说他们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的地方,区别主要在于两者的方式方法不同,儒家注重和风细雨和潜移默化,而法家更注重刚性制约和强制措施。

在魏国,不但段干木的老师是卜子夏,前文讲的田子方也是卜子夏的学生,魏国的改革家李悝(kui一声)、大军事家吴起也是卜子夏的学生。李悝在魏国的改革为魏国的称霸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是受他的老师卜子夏的影响,倾向于法家思想,后来的商鞅变法就是借鉴了李悝的变法才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商鞅以前也在魏国,只是他生活的时代已经到了魏惠王的时代,魏惠王的识人用人的水平就不行了,他的相国叫公叔痤向他举荐了商鞅,他却没有重用,以至商鞅去了秦国,进行了变法改革,为秦统一天下做好的准备。

李悝变法

吴起的军事改革也是借鉴李悝的变法,为魏国的强大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吴起的军事改革,创办了魏武卒,就是他训练的精锐重装步兵,吴起率领着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的奇功伟绩。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 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战役,使魏武卒名震天下。他对秦的屡次作战,并夺取了西河之地,长期在此驻兵,使秦朝不敢东出进犯魏国。

卜子夏和他的弟子们为魏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段干木也不例外。他从师卜子夏,学习儒家思想,是卜子夏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因为他学习刻苦,过目不忘,精通了六艺经传,具有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可是段干木这个人比较有个性,就是不愿意做官,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当魏文侯知道他的事迹后,屈尊离开首都专程前去百里之外去拜访他,他却急急忙忙跳院墙跑了,不愿意出山为官。

魏文侯也是个有意思的人。既然你段干木不愿意做官,见一面总归可以吧,为了见一面,魏文侯天天往段干木家里跑,段干木一听说国君来了,就急忙跳院墙逃走,这样天天如此,竟有一个多月。为了表达求贤若渴的诚意,魏文侯在段干木的住所附近筑了一个高台,取名礼贤台,就这样,段干木就算是大人物铁石心肠也被魏文侯这颗火辣辣的心给融化了,于是两人相约在礼贤台上见面。

魏文侯

这一见面一谈话不要紧,魏文侯当时只恨自己不是女的,如果是个女的一定就嫁给段干木。段干木引经据典,远见卓识,谈到兴奋处,魏文侯控制不住拍案称妙,当即就站起来弯下身子请段干木出来当魏国的国相。可是段干木就是不肯,说什么也不同意,魏文侯只好让段干木去首都去居住,好有大事随时请教。段干木也被魏文侯的诚意所感动,便跟随魏文侯来到了京城。魏文侯每次外出的时候,只要一到了段干木居住的地方,即使段干木没在门前,他也让“司机”停下车,他在车上站起来,双手扶着马车上的栏杆,在车上伫立一会儿,以表示自己尊敬之情,这就是“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士”的意思。

就这样,许多有才能的人都来辅佐魏文侯,魏国才逐渐强大起来。魏文侯是一个很合格的“管理者”,他能识人用人的水平确实高,他慧眼识才,礼贤下士,能给人才更多尊重和用武之地,让每个人才都安排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所以魏国能称霸百年完全是现代“管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薇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