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钢琴复调作品有哪些啊(钢琴复调怎么练)

导语:钢琴复调作品练习方法

导读:钢琴以极其丰富的表现力被誉为“乐器之王”,其中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能够演奏各种多声部的音乐。因此,学习钢琴就必须学会驾驭这件乐器来演奏好多声部音乐作品。而多声部音乐的演奏必须具备三方面的能力,那就是大脑对多声部音乐的组织能力,耳朵对多声部音乐的听辨能力和手指对多声部音乐的控制能力。复调钢琴作品的学习是培养上述三种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弹好多声部钢琴音乐作品的基础。

在我们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练习复调作品有畏惧感,主要是感到这种以若干独立的旋律线的结合与发展为基础的音乐练熟慢、背谱难,弹好更不容易。如若练习不得法,抓不住要领,便增加了畏惧心理。复调作品不同于练习曲和其他主调音乐作品,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练习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通过读谱分析作品

巴赫的赋格曲是最典型的复调音乐作品。当你拿到一首赋格时,不要急于上琴练习,首先要专心地读谱,对作品进行解剖、分析。

第一步:先找出主题、对题。每首赋格都有一个主题,主题的性格和形象决定了整个乐曲的性质。主题在赋格各个声部、各个段落以不同的调性多次出现,在上琴练习前就要对每次主题出现的时间、地点、调性搞得十分清楚。紧随主题的是一个或多个以复对位方式出现的对题。对题的性格和形象有时与主题一致,有时有区别或形成对比。在找出主题、对题之后,就可以在琴上试奏,分析研究主题与对题的性格特点。

第二步:分析全曲结构。赋格是以一个主题在所有声部中一再出现而构成的以模仿式为主的复调作品,一般由呈示段、展开段、再现段三部分和结尾构成。呈示段通常是主题与对题在各声部以主―属―主(主―属―属―主)的次序先后出现;展开段则是以主题调式、调性上的变化展开对比,并常常采取多种变形,如扩大、缩小、倒影等;再现段是呈示段的变化重复,主题在这里返回主调是再现的标志;每首赋格的结尾各不相同,作用是使终止更加完满。通过认真仔细的读谱分析,在找出主题、对题的基础上分清乐曲的各个组成部分,搞清楚全曲的调性分布,高了所在,间插段的过渡等问题。

分声部练习

从谱面上进行认真的分析后,方能有效地进行练习。上琴练习的第一步是分声部练习,因为复调音乐作品都是以若干独立的旋律线条结合在一起进行并发展而构筑成的,所以复调作品的练习必须从每个声部的独立的旋律线条开始,分声部练习时指法必须兼顾其他声部的音位。单一声部的练习中要明确地区分主题、对题与过渡句的音色变化,注意乐曲的分句、力度层次处理,并开始背谱。在单一声部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手练,两声部合练,特别是两个中声部要单独抽出来进行训练。分声部练习是弹好复调作品的关键,只有当任何两个声部都能配合自如时才能进行所有声部的合成练习,这样才能使每个声部都演奏得清晰、正确。

主题的地位

在复调作品中,各声部的旋律线条都在平行地进行,但地位各不相同。每当主题出现时,演奏者都应当将它清楚地送到听众耳朵里。有效的方法是在某声部主题出现前先做渐弱,为主题的出现做铺垫。主题可能在各个声部不同的调上出现,但主题旋律永远是主角。其他声部不能盖过主题,主次必须非常鲜明。对题以及过渡句也要精心演奏,但它们都是配角,要弄清与主题的关系。

在复调作品中,主题的性格与形象决定了整个作品的性格与形象。因此,在练习时要将每个声部每次出现的主题的奏法、处理严格统一,这样才能真正使主题起到它在整个作品中的主导作用。

注意声部的纵横关系

练习复调作品时,固然需要注意各声部横向的线条,但又不能忽略了各声部间纵向的关系。只有各声部间的相互配合、烘托,才能使演奏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否则将显得混淆不清,杂乱无章。

当相邻的两个声部音高距离越近时,越要注意运用不同的奏法――连音与跳音、力度反差和音色变化来加大对比,使聆听者能清楚地区分不同的声部。当声部交叉时,首先要注意重要声部的连接,次要声部尤其要放轻。当主题在不同声部采用紧接模仿形式出现时,要突出它的开端,抓住每个主题的句头,而与主题同时进行的其他声部线条也要清楚,有适当的位置。对题声部往往是很有表现力的部分,有时需要加以突出,以增强复调音乐的美感,不能简单地认为把每一次主题的出现都弹清楚就算弹好了。

注意复调作品的时代特点

在学习复调钢琴音乐作品时,作品的时代特点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巴赫生活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上半叶的巴洛克后期,他的复调音乐作品都是为古钢琴而作的。当生活在300年后的人们用完善的现代钢琴来演奏这些作品时,不能不考虑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和古钢琴乐器的特性。我们要求学生在弹奏巴赫作品时尽量少用踏板;演奏跳音时要想象半连音的效果;奏法中多用非连奏,力度的变化、音乐的起伏相对要平稳些,不能像弹贝多芬作品时那样强烈;以及对各种装饰音弹法的要求等都是基于以上的考虑。弗兰克的《前奏、圣咏与赋格》作于1884年,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作于1950年~1951年间,虽然两者同属复调钢琴音乐,但分别隶属于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期。只有深入地研究两位作曲家生活的不同的时代特点,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不同风格。

总之,随着钢琴教学事业的发展,复调作品的学习已成为各级各类院校的必弹曲目,让学生学习演奏具有两个、三个乃至四个、五个声部的复调作品已成为钢琴学习长期并且重要的任务。目前在我国钢琴教学中,复调作品用得最多的是巴赫的作品,从程度最浅的《初级钢琴曲集》《小前奏曲与赋格》,中等程度的《二部、三部创意曲》《法国组曲》到高级程度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英国组曲》《帕蒂塔》等形成了一个系列。此外,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19世纪后期法国作曲家弗兰克的《前奏、圣咏与赋格》,20世纪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也是复调音乐的好教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