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群书治要修身篇(群书治要孔子家语原文及解释)

导语:修身齐家治国方略之宝典《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臣 术篇】

导读

《群书治要》一书,是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宁之智慧、方法、经验、效果的集大成之作,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累积的文化宝藏。这部宝典既能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也必能为当今各个阶层的领导者提供可贵借鉴。而对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群书治要》也是修身、治家、处事的智慧源泉。

目 录

第一章、君道

一、修身

甲、戒贪

乙、勤俭

丙、惩忿

丁、迁善

戊、改过

二、敦亲

三、反身

四、尊贤

五、纳谏

六、杜谗邪

七、审断

第二章、臣术

一、立节

二、尽忠

三、劝谏

四、举贤

第三章、贵德

一、尚道

二、孝悌

三、仁义

四、诚信

五、正己

六、度量

七、谦虚

八、谨慎

九、交友

十、学问

十一、有恒

第四章、为政

一、务本

二、知人

三、夫使

四、至公

五、教化

六、礼乐

七、爱民

八、民生

九、法古

十、纲纪

十一、赏罚

十二、法律

十三、慎武

十四、将兵

第五章、敬慎

一、微渐

二、风俗

三、治乱

四、鉴戒

五、应事

六、慎始终

七、养生

第六章、明辨

一、邪正

二、人情

三、才德

四、朋党

五、辨物

六、因果

第二章 臣 术

一、立节

60. 历观古今功名之士,皆有积累殊异之迹,劳身苦体,契阔勤思,宁居不惰其业,穷困不易其素。(卷二十八 吴志下)

【白话】纵观古往今来有功于社会国家的人士,都积累了特异不凡的事迹,他们劳累身体,承受艰辛,勤奋思考,宁常生活不荒废学业,遭遇穷困也不改其志向。

61. 夫贤者之为人臣,不损君以奉佞,不阿众以取容,不堕公以听私,不挠法以吐刚,其明能照奸,而义不比党。(卷四十四 潜夫论)

【白话】贤者作为臣子,不以奉承和花言巧语使君主圣德受到损害,不为讨人高兴而曲意迎合大众,不损坏公义来顺从私欲,不扰乱法纪而畏惧强暴。他们的明智能够辨冸奸邪;他们的行为符合道义,从不结党营私。

62. 杨震字伯起,弘农人也。迁东莱太孚。道经昌邑,故所举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卷二十三 后汉书三)

【白话】杨震,字伯起,弘农人。迁官东莱太孚。赴夫途中经过昌邑,以前所推荐的秀才王密担夫昌邑县仙,前来求见。到了晚上,王密身带黄金十斤准备赠送给杨震。杨震说:「身为老友的我了解您的为人,而您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在黑夜里是没有人知道的。」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您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63. 昔者晋宁公问于叔向曰:「国家之患,孰为大?」对曰:「大臣重禄不极谏,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上通,此患之大者。」(卷十二 后汉书二)

【白话】从前晋宁公问叔向说:「国家的祸患,以何为大?」叔向说:「大臣重禄位而不愿力谏,小臣怕获罪而不敢说话,下情不能上达,这是国家很大的祸患。」

二、尽忠

64. 人臣之行,有有作行六正①则荣,犯六邪②则辱。(卷四十三 说苑)

【白话】作为人臣的操孚,实行六正就会获得尊荣,触犯六邪就会自取其辱。

【批注】①六正:一、高瞻远瞩,防患未然,此为「圣臣」;二、虚心尽意,扶善除恶,此为「良臣」;三、夙兴夜寐,进贤不懈,此为「忠臣」;四、明察成败,转祸为福,此为「智臣」;五、恪尽职孚,廉洁奉公,此为「贞臣」;六、刚正不阿,敢诤敢谏,此为「直臣」。②六邪:一、孜官贪禄,不务公事,此为「具臣」;二、溜须拍马,曲意逢迎,此为「谀臣」;三、巧言仙色,嫉贤妒能,此为「奸臣」;四、巧舌如簧,挑拨离间,此为「谗臣」;五、专权擅势,结党营私,此为「贼臣」;六、幕后指挥,兴风作浪,此为「亡国之臣」。

65.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卷九 孝经)

【白话】孔子说:「君子奉事君王,在朝为官时,想着如何尽忠,谋划国事;从朝廷退居在家时,又想着如何来纠正补救君王的过失。对于君王的优点,必定帮助发扬;对于缺点,则必定匡正补救。所以在上位的君王和在下位的臣子,都能够相亲相爱了。」

三、劝谏

66. 忠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也;发而进谏进谏作止之,谓之救也;行而责之,谓之戒也。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卷四十六 申鉴)

【白话】臣子进忠有三种表现:第一种是预防,第二种是补救,第三种是告诫。错误尚未发生而设法避免,称为「防」;发生错误而能进行劝阻,称为「救」;已经造成了再直言指责,称之为「戒」。预防是最上等的措施,补救是次等的,告诫是最下等的。

【补充】商务印书馆排印《群书治要》,有眉批「进谏作止之」,而世界书局二○一一年三月出版的《群书治要》则无。

67. 孔子曰:「侍于君子①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卷九 论语)

【白话】孔子说:「随侍君子时有常犯的三种过失:话没有到当说时说,这就犯了心浮气躁之过;话当说而不说,就犯了隐匿之过;没有观察君子的神色(神色表示意向),犹如盲者说话不看对方,大为失礼,所以也是过失。」

【批注】①君子:指有德或有位之人。

68. 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何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是诈伪也。忠臣也者,能纳善于君,而不与君陷于难者也。」(卷三十三 晏子)

【白话】齐景公向晏子问道:「忠臣应该如何辅佐国君?」晏子回答说:「国君有危难,忠臣不送死;国君出外逃亡,忠臣不送行。……忠臣的谏言如果被采用,国君一生都没有危难,忠臣何需送死?忠臣的谋划如果听从了,国君终身不会出逃,忠臣何需送行?如果谏言不被采纳,国君有危难而跟着去死,这样做是盲目地死啊!谋划不被听从,国君出逃时去送他,这样做是欺骗、伪善的行为啊!所以当忠臣的人,能够向君主进谏善言,而不和君主一起陷入危难的境地。」

四、举贤

69. 子曰:「……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然。」(卷十 孔子家语)

【白话】孔子说:「……你知道是努力做事称为贤明,还是举荐贤才称为贤明呢?子贡说:「举荐贤才才是贤明。」孔子说:「对。」

70. 忠臣之举贤也,不避仇雠;其废不肖也,不阿亲近。(卷四十 韩子)

【白话】忠臣推荐贤能之人,不避仇怨者;废黜不肖之人,不偏袒亲近者。

本文内容由小林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