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游历福州鼓山之古道的感受(福州鼓山古道多少米)

导语:游历福州鼓山之古道

“请问还有多远的山路?”我气喘吁吁地、语焉不详地问。“不远了,就到了,加油!”一位素不相识的下山游客告诉我。说实在,真没有多少力气,冲刺最后的距离,但“欲罢不能”,只好硬着头皮往上走了。还好,正应那位游客的“吉言”,十几分钟后,终于来到了离目的地涌泉寺不远的“瞭望台”——鼓山缆车终点处。

我是早上8:00从西湖乘公交车辗转来到鼓山脚下的。通往鼓山涌泉寺主要有两条步行道,在当地一位老者的指点下,我选择了一条距涌泉寺较近而平缓的“古道”。古道是宽约两米的石条铺就而成的曲曲折折的台阶型山路,由于天下着小雨,石路面湿滑,走路要格外小心,眼见着有的人不小心摔了跟斗。

前面不远处,有一对步态轻盈的老年夫妇,尤其是老大爷,甚是吸引旁人的眼球。他身背双肩包,嘴里喜欢数着数:1、2、3、4……,有时他会刻意走走石路边上的土坡小路,见他身手敏捷,动作矫健,根本看不出他是上七十的老人家,估计老人家经常来此爬山,练就了一副好身板。他的老伴在一旁不时关切地说:“老伴,路滑,小心。”有时,还免不了说些鼓励的话:“老伴,加油!”在难走之路或是对方累了的时候,他们会相互搀扶,提携对方,配合默契。真正是一对可敬、可爱的恩爱老夫妻。相比较于那对老者,路上几次看到年轻小伙子倒显得不轻松,甚是吃力——直接坐在台阶上,狂饮矿泉水,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在攀爬“主干道”——“古道”时,不时有一些难走的“旁门左道”——小岔道,不知它们通向何处。有趣的是,一路会有一些供游客丢弃垃圾的独特的简易“垃圾箱”——准确地说是垃圾筐。垃圾筐用一绳索随意地垂吊在树干上,筐内可见零星的废纸、果皮、矿泉水瓶等,这应该算是山地公园“垃圾箱”的本源吧

在古道的一些路段,有时会看到这样的路牌——“勇敢者登山道”。既然是“勇敢者”走的路,估计是弯而远、陡而险,走这样的路一定能大大考量人的体力与胆识。原本想去尝试走走,但考虑到雨天路滑,为保险起见,打消了此等“冒险”的念头。虽然如此,我却看到了另类的“勇敢者”——鼓山挑夫。不少人赤手空拳一路歇息,显得十分吃力勉强爬上山,而挑夫却要挑着上百斤的货物一路上山,虽是汗流浃背,却因有着吃苦耐劳之毅力,长期练就的硬身板,还是大气不喘,看去仍略显轻松。我们不得不慨叹他们的能耐、他们的辛苦,他们赚钱的不容易。照理,上山所需的商品完全可以借助于现代科技——缆车,运送上山,可考虑到昂贵的成本,也只有让这些“勇敢者”——挑夫,担当起重任,而他们的辛勤付出,与他们的实际收入往往不能成正比——这就是普通劳动者的“宿命”。

一路汗水,一路景,累并愉悦地坚持走到了接近离涌泉寺不远的“瞭望台”,正遇上一公司在此组织拔河活动,男男女女一干人,人数不少,男女各自统一服装,在甚是湿滑(小雨已停,但石板地上还很湿滑)的小广场上开始拔河比赛,说比赛不如说是嬉戏更确切,双方人数不等,男女分配不均,一方看去显然人数多出一小截,典型的“不公平、不合理”,他们嘻嘻哈哈,不正不经,纯属来此找乐。这次拔河如果算是游戏,那么,“游戏”是什么?游戏就是休闲娱乐,让自己开心,博大家一笑,留下影像,等到若干年后翻箱倒柜拾掇出来,还能津津有味地咀嚼当年的甜美与快乐。

补叙:如何下山?膜拜涌泉寺(门票40元,一路蹭听导游精彩之讲解)后已是中午12:30。原先打算走另一条山路下山,而大中午的,加上午餐刚吃过,眠虫来袭,觉得浑身没劲。乘缆车吧,不合算——缆车来回70元,单程50元,只要不脑残,这笔账还算得清楚,毕竟一是身体还行,不至于老、弱、病、残;二是也曾多次坐过缆车,乘坐缆车已不新鲜,至于坐缆车可饱览鼓山之“大好河山”——现时的境况,已没有多少心情了。还好,疲沓走到涌泉寺山门小广场,究竟如何下山便有了答案:这里有营运的小面包车(核定7人座,),每人7元——价格合理,算“行情”。此地营运车辆主要是小面包车,是当地农民几家合伙办照搞起营运的(“只有几辆车,节假日够用吗?”客人问。“没问题,我们总共有四十辆车,即使旅游旺季也足够用”。

说明一下:上福州鼓山游玩,不少游客是登山上来的。有足够体力坐车或缆车上山没多大意思。由此,下山一般坐面包车的多,乘缆车的很少)。他们依序排队载客(出工平均,不求抢时间开快车,能保证安全行车。鼓山路况——两车道沥青路,弯道急而多,车速不宜快),统一收费(客人在设于半山腰的收费站缴费),不存在拒载、绕道、议价、抢客源、童叟有欺等怪现象,也没有“就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霸气与傲慢,只要凑够人数,立马开车,甚为方便。

本文内容由小舻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