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水清无鱼人察无徒什么意思(水清无鱼人察无徒不聋不瞎不配当家)

导语:水清无鱼,人察无徒

禅学讲心性,心性所然,要看淡世间的一切。在与人相处的领域,对于有些东西,学禅的人也要尽量看淡一些。那么看淡些什么呢?就是别人的缺点和过错。如圣严法师所说,一个人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那就不能太计较,要宽容,至察的人是不可能有人喜欢、有人愿意与之相处的。

读者应该看过“百家讲坛”中“易中天品三国”这个节目。有一次在节目中,易中天说到曹操用人的事情,特别提到了其宽容别人缺点的这一特质。

易中天讲,曹操之所以能够在群雄中脱颖而出,与他会用人是分不开的,而曹操用人可以说是不拘一格。他手下很多人才如果用传统道德来评判,几乎都有这样那样的污点,然而曹操却能够无视他们的缺点仍对他们委以重任。

比如说郭嘉,他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之一,然而其私生活却很不检点,但这并不妨碍曹操让郭嘉在军国大事上出谋划策。因为曹操明白,一个完全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一个有着突出优点的人多半也是有突出缺点的。那么既然要用人,就不应该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而应该将着眼点放到他的优点上来,这样才能够延揽更多的人才。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我们还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性当中都有自省的一面。当一个人犯了错误后,如果你责罚他,很可能就让他失去了一个自省的机会,反而可能引起他的抵触情绪。反之,你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不责罚,他多半会陷人深深的自省中,如此一来,得到的效果反而更好。

禅讲人性,就是懂得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老禅师因为通人性而懂得宽容,而他的宽容开启了进弟子的人性中那美好的一面,进而让寺院中每个人都懂得了反省自己。

由此可见,就如同南风与北风一样,律人和宽人所带来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即便我们不是出家人,不太懂得禅学,也应该明白这个宽人的道理。

为什么要强调宽人而律严己呢?这是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成功必备的因素,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何而来呢?就从得人而来,一个能够容忍别人的缺点和毛病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够得人的人,而一个总是揪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的人,最终将一事无成。

综观古今中外凡是能够做大事的人,他们都具有一种类似曹操那样的处世原则,能够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求大同存小异,如此才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我国古代名将李靖在年轻时曾任隋朝的郡丞,他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的野心,便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了隋后,准备杀李靖,但李世民反对这种报复行为,认为李靖是个人才,再三请求保他一命。后来,李靖果然驰骋疆场。竭尽全力安邦定国,为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魏征也曾鼓动太子建成杀掉李世民,但李世民同样不计旧怨,量才重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也为唐王朝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样的,宋代王安石对待苏东坡的态度,应当说最初也是有那么一点儿“恶”的。王安石在当宰相的时候,因为苏东坡与他的政见不同,便借故将苏东

坡贬到了黄州,搞得苏东坡很凄惨。

然而,即便是这样,苏东坡依然胸怀大度,根本不把这事放在心上,更不念旧恶。当王安石从宰相的位子上下来后,两人的关系反倒好了起来。苏东坡不断写信给隐居金陵的王安石,或叙友情,或讨论学问,十分投机。当苏东坡由黄州调往汝州时,还特意到南京看望王安石,受到了王安石的热情接待,二人结伴同游,促膝谈心。临别时,王安石嘱咐苏东坡,将来告退时,要来金陵买一处田宅,与他永做睦邻。苏东坡也满怀深情地说:“劝我试求三亩田,从公已觉十年迟。”二人一扫嫌隙,成了最知心的好朋友。

由此我们可见,容忍别人的小过才能得到别人更大的回报,这是所有聪明人都懂的道理,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它的指导意义更大。

很多初人社会的年轻人都有很强的嫉恶如仇的心理。年轻人是非分明、原则性强这没有错,然而一看到别人身上有毛病就产生厌恶心理,这就很没必要了。

一个人如果嫉恶如仇,很容易变得喜欢苛责别人,而一个人一旦陷入苛责别人的情绪当中,就会使得他失去结识新朋友的机会。

而且更加严重的是,在进入一个新环境时,严于律人的人还会因为自己的原则性与环境不相容而发生冲突,进而被环境所排斥,这对于我们的前途来说就更加没有好处了。

什么叫距离产生美?一幅油画如果你在远处看会觉得非常漂亮,但如果你把脸贴到它的前面就肯定会发现很多瑕疵。为人处世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总是用显微镜去观察别人,那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很多令我们无法容忍之处。此时我们就不妨模糊一点儿对待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如此一来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就化为无形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熊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