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漏诗句(漏的解释是什么)

导语:古诗词中常用的“漏”字到底指什么

喜欢古诗词的朋友们可能有发现,不少诗文中都会有“漏”这个字,比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那么这个“漏”字到底指什么呢?

其实,它指的是古代计时工具漏刻不断漏水的过程。在钟表发明之前,我们的先人用过很多方法来观测时间,比如看太阳、日晷、点香等等,漏刻也是其中之一,同时它也可以被称为滴漏、玉漏、刻漏……

漏刻的具体发明年代已经不可考了,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周礼》:“挈壶氏掌悬壶。”其中的挈壶氏就是负责刻漏计时的官员。早期的刻漏跟下图差不多,是一只带手柄的漏壶,下面再放一个桶接水,桶里面有一支附有刻度的浮箭,水从壶中缓缓流出,桶里的箭杆相应上升或下降(主要看是泄水型还是受水型漏刻),时间就是根据箭上的刻度来看。

但后来大家发现漏刻计时不够精准,壶中水多时漏水速度慢,水少时漏水速度快。于是,唐代的吕才发明出一种新型漏刻,其实就是增加漏壶的数量(如下图所示),让水流速度趋于平稳,从而计时也更加准确。图中那个小人在真实漏刻中也是存在的,看来古人制作物件时还是很考量设计感和美感的。

漏刻可以用于公共报时,相当于现代的钟楼。除了我国有这种漏刻技术外,古埃及、古巴比伦历史上都曾出现过类似计时工具。漏刻的发明也影响了大家的语言系统,比如我们谈时间时总是会用到“刻”这个字,其起源就是漏刻中浮箭所指示的刻度,成语无时无刻、刻不容缓、一时半刻同样都来自于漏刻计时法。

以水计时的方法也影响了我们对时间的直观感受,本来时间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漏刻的出现一下子让时间具象起来,它成了壶中之水,浮箭上的刻度。“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就是对时间快不够了的形象表述方式。

我们常说时光流逝、似水流年,都是在无形中将水和时间联系起来。《论语·子罕》中写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孔子对时间如水般奔流不息的感慨,同时也是在劝诫我们珍惜时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流水不会倒转,如同时间一样,把握青春才能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发光增彩。

本文内容由小德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