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从惊蛰到春分(从惊蛰这一天起会出现怎样的气象变化)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从“蛰”字话“惊蛰”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从惊蛰到春分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从惊蛰到春分(从惊蛰这一天起会出现怎样的气象变化)

一、“蛰”字的起源与发展演变过程

“蟄”字,《说文解字》解释为:“藏也。从虫執聲。”为什么“蛰”字有“藏”的意思呢?由于“蛰”字出现较晚,我们就从组成来看。“蛰”其字形由“执+虫”构成,“虫”的意义比较明确,我们就从“执”字说起。

“执”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起源较早。甲骨文字形有以下几种:

虽然其甲骨文字形有些区别,但基本都表现为一个人的双手被一个刑具控制的象形,其中第三个字形又加了一把刀的,表示武力强制。

金文字形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字形由“幸”和“人”组成:

小篆延续甲骨文、金文:

隶书延续小篆,人字形变成了“丸”、“凡”、“几”几种形式。

到了楷书,除一个异体外,字形基本统一为“執”:

“执”字本义为“拘捕;捉拿;囚禁”,有身陷牢狱的意思,身陷牢狱、囚禁就失去自由、不能出去,慢慢就演变出藏起来的意思。

“蛰”字由“执”和“虫”组成,就有了虫藏起来的意思。

二、为什么叫“惊蛰”?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原名“启蛰”,那为什么改成“惊蛰”了呢?原来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讳,把启蛰改名为惊蛰了。日本现在还叫“启蛰”。

后人解释惊蛰时节开始打雷,虫子被雷声所惊,故而出走,这种说法是不太准确的。一是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惊蛰始雷”的说法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而中国从夏商周到秦汉,因为工具所限,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水网密布,一直都是少有人烟的蛮荒地区,先民主要都是在黄河流域一带繁衍生息,先民使用的历法应该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二是科学证明昆虫也是听不到雷声的,只是春回大地,气温升高昆虫才结束冬眠,慢慢从土里爬了出来。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从“蛰”字话“惊蛰”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