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吊丧与奔丧的区别(吊孝和奔丧的区别)

导语:民间丧事文化:“吊丧”和“奔丧”是一回事吗?学习一下别出错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疾病、意外或寿命终结等因素,都会使人们感受到死亡的恐惧。既然从已经知道生命总会终结,还不如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

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重视丧葬习俗,可以说从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丧葬意识。

到了西周时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丧葬制度。“五礼”中的凶礼就是葬礼,不仅包括丧葬礼仪,而且还蕴含了与葬礼有关的礼节。

“凶礼”包含所谓的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等五项,每一项都有严格的礼仪制度。

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禬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

所谓“丧礼”,是指与自己有关系的人,去世之后按照名分服丧的礼节。传统的丧葬祭祀礼仪,可为分为丧礼即死者临终,一直到下葬之前的一系列仪式;

第二种则为葬礼,指的是下葬过程中的各种礼节;而第三种则是祭礼,主要是指下葬之后所举行的仪式。

很显然吊丧与奔丧,都包涵在“丧礼”之中,但是二者又有本质区别,学习一下别闹笑话。

第一、二者含义和人物主体不同

首先说“吊丧”,吊丧指的是得知死者去世的消息之后,前去丧家祭奠死者。

比如,自己的亲朋好友去世了,一旦接到消息之后就会去参加葬礼,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吊丧。吊丧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去逝者灵堂吊唁或去参加追悼会。

而“奔丧”则与“吊丧”有本质区别,奔丧就是某个亲属去世后,由于自己没有在当地,所以当接到消息之后,从外地赶回去参加或料理亲属丧事。

“奔丧”是汉族丧礼仪式之一,主要是指奔丧者在外地,得到消息后赶回奔丧兵服丧。严格意义上来讲,“吊丧”的对象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家中的某位亲属。

而“奔丧”,首先从对象上来看必须是亲属。并且奔丧回家的人往往久居外地,在得知家中亲属过世之后,赶回去料理后事。

第二、“吊丧”和“奔丧”的讲究和忌讳

据《礼记·曲礼上》记载:“知生者吊,知死者伤。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伤;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

简而言之,“吊丧”的限制比较小,如果与死者家属有交情,那么就可以先去参加凭吊、慰问。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如果与死者本人有交情,那么就应该前去哀悼死者;如果只是单纯地认识死者,也就是说和家属无交情,那么只哀悼不用慰问。

而一旦涉及到“奔丧”,那么就说明死者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相比较于“吊丧”而言,奔丧的讲究、说道、忌讳更多。

按照农村地区的习俗来看,如果因为残病、临产、生育等原因,在接到消息之后不能奔丧的,可以往死者家里邮寄东西,这样也可以表示奔丧。

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古代官员家属去世,比如,如遇父母大丧须辞掉职务奔丧。除非是一些关键职位上的重臣,可以在皇帝许可下不奔丧。

但是在封建社会不奔父母丧,属于大不孝的行为。比如,大将军吴起因贪恋权位,母丧不顾导致曾子恼火,遂与其绝交。

第三、二者的规矩大为不同

无论是“吊丧”还是“奔丧”, 都是一件既严肃又庄重的事情。尤其是吊丧,由于需要去灵堂祭拜。

所以每个人都会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保持肃穆的神情。尤其是和死者有交情的人,更应该表现出沉痛的哀悼之情。

而“奔丧”的人,一般都是家属,所以应该懂得回敬吊丧客人的礼数。尤其是对于前来吊丧的长辈而言,更应该要以大礼回敬。

比如,比较传统的大礼就是磕头,当吊丧的客人对死者三鞠躬之后,家属应该对客人三叩首,如果是平辈或晚辈则不需要磕头。

结 语

人们在面对死亡时,都会有十分惧怕的心理,但是随着葬礼或丧礼逐渐完善,人们开始意识到死亡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所以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往往都会以理事之。

吊丧和奔丧就是丧礼中的重要环节,只有了解二者的不同特点,才不会在参加葬礼时失礼。

本文内容由小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