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杜甫在江边散步的诗句(杜甫在河边写的诗)

导语:杜甫在江边打了个盹,却写出一首名篇,颈联含蓄深刻

今天,不管是在河南省巩义市的杜甫故里,还是在四川省成都市的杜甫草堂,您都可以看到“千秋诗圣”或者“诗圣千秋”这样的题词。

杜甫为什么能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不仅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更重要的是他拥有一颗爱国心。

但与一般人不同,他是把爱国注入到了生活细节之中,一件很平常的小事都能让他感慨良多。

比如他在江边打了个盹,随后便写出了这首《江亭》。

其中的颈联,至今仍然对我们有警示意义。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杜甫草堂

很多人对这首诗有疑惑:前六句明明很闲适,为什么尾联会突然产生忧国之情?

要读懂这首诗,需要理清诗人的行文脉络。

一、看似悠闲,其实心忧家国

1、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坦腹,舒身仰卧,坦露胸腹。

野望,是指杜甫的另一首诗《野望》。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仰卧在暖暖的江亭里,长时间地吟诵着《野望》这首诗。

这两句很容易让人误解。

乍一看,诗人坦露胸腹仰卧在暖暖的江亭中,这是很悠闲的生活,说明诗人的心情很闲适。

但关键在“野望”两个字。

诗人为什么要长时间地吟诵《野望》这首诗,而不是其他诗?

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西山终年积雪,三城严守备防,万里桥南面的锦江;四处战火不断,已经与兄弟失散,我只能独自在天涯涕泪;迟暮之年只有一身病,没有丝毫功劳可以报答国家;骑马来到郊外,纵目远望,世事日益萧条令人悲伤。

很明显,这首诗含有浓浓的家国之情。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在江亭长时间地吟唱这首诗?

可见,诗人虽然很舒服地仰卧在江亭之中,但是他仍然在心忧家国。

如果只是这样,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

感情的波澜,出现在颔联。

成都 锦江

二、对家国的忧思变得迟缓了

2、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江水缓缓流动,我的心不与它竞争;云在天上飘动,和我的意识一样迟缓。

颔联写得很有意思。

这其实是流水对。

诗人看到流动的江水,为什么心却不与它竞争?

因为他的意识就和白云一样迟缓。

意识迟缓,我个人认为诗人此时快睡着了,打了个盹。(也可能没到这个状态,不过关系不大。)

那么,诗人通过这两句想表达什么呢?

如果在首联中,我们没有读出诗人的家国之忧,那么现在读颔联,就很容易误解成这样:诗人此刻悠闲自在,很惬意。

您是不是也这样认为?

但是我们已经知道,诗人之所以长时间地吟诵《野望》,是因为他心忧家国。

而此时他的意识迟缓,就说明他对家国的忧思也变得迟缓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也挺好的。因为整天忧虑家国,又改变不了,现在意识迟缓,刚好可以放松一下。

但是杜甫是这样想的吗?

我们继续读颈联。

浣花溪

三、长期处于安逸的环境,人会忘记家国安危

3、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寂寂,悄悄。

欣欣,繁盛的样子。

自私,自顾自己。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春天即将悄悄地逝去,但是繁盛的万物只顾自己生长。

这两句写得非常巧妙。

表面上看,好像是说暮春时节,万物繁盛。

但是,“春天”和“万物”的关系非常耐人寻味。

春天孕育出了万物,万物在春天萌芽、生长,这才有了暮春的繁盛景象。

但是现在春天即将悄悄地逝去,而万物却只顾自己生长,没有谁再想到春天。

很明显,这不是在描写自然景物。

这两句用了比喻。

春天,是比喻国家,而万物,是比喻与诗人一样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人。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正处在危机之中,而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人却只顾着自己享受生活。

很奇怪,诗人为什么会突然有这种想法呢?

原因就在颔联。

您看,诗人只是打了一会盹,他就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忧国之思变得迟缓了。

那么如果长期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呢?

那肯定不只是迟缓,而是很有可能就会忘记家国。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类推法,由一件很平常的小事“打盹”,类推出一个很大的道理:如果长期处于安逸的环境,人就会忘记家国的安危。

那么如何才能不忘记家国安危呢?

我们继续读尾联。

杜甫草堂

四、无法为国出力,只能频频回首

4、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江东仍然在进行艰苦的战争,我每次回首都会为心忧家国而皱眉。

这个“一”字很有意思。

回首颦眉,就已经写清楚了,为什么要用“一”字呢?

这里其实省略另一个“一”字,应该是“一回首一颦眉”。

意思就是,每回首一次就皱一次眉,说明诗人回首了很多次。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回首很多次呢?

就是因为他正处于安逸的环境中。

如果不频频回首,那么他就很可能会忘记家国安危。

而在杜甫的心中,忘记家国安危是非常自私的行为。

他又无官无职,无法为国出力,只能频频回首,保持对家国的忧思。

浣花溪

五、整首诗的脉络梳理

首先,诗人虽然仰卧在江亭之中,但是他仍然在心忧家国;

其次,他打了个盹,发现自己的家国忧思变得迟缓了;

然后,他推理出一个大道理,长期处于安逸的环境,人会忘记家国安危;

结尾,自己无法为国出力,只能频频回首,保持对家国的忧思。

这就是诗人的行文脉络。

安史之乱以后,杜甫就一直在四处漂泊,好不容易来到了成都,也仅仅只过了两年安静的生活。

但是,他的心中时时刻刻都在心忧家国,哪怕只是打了一个盹,他立马意识到这种安逸的生活容易让人忘记家国安危,所以他逼着自己频频回首,保持对家国的忧思。

他把爱国注入到了自己的每一个细节生活当中。

我认为,这才是他能被称为“诗圣”的主要原因。

而且,这首诗的颈联含蓄而且生动,诠释出居安思危的道理,至今警示着后人。

您读完这首诗,有没有感受到杜甫的不同寻常?

欢迎留言哦。

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本文内容由小纳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