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孙权劝学吕蒙为什么不愿意学(孙权劝学为什么劝吕蒙学)

导语:孙权劝学,让吕蒙脱胎换骨,为什么他不劝甘宁向学?原因有三点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1004期 图文/姑苏寒山)

众所周知,江东名将

甘宁,是孙权的心腹爱将,虽然他在投奔孙权之前,曾射杀了名将凌操,本该受到排斥,可是在周瑜和吕蒙的联名推荐下,他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刁难,还享有与元老等同的待遇。之后,孙权曾为了他,让张昭下不来台,也曾在他与宗室名将发生矛盾时,为他撑腰。甚至,在被张辽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之后,孙权还曾称赞甘宁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如此看来,孙权对甘宁非常倚重和宠信。

可是,甘宁再被倚重,终其一生也仅是将才,而非帅才。要知道,同样是自己的心腹爱将,孙权曾主动劝吕蒙勤勉学习,最终使吕蒙脱胎换骨,连鲁肃都惊讶不已,把吕蒙从一个将才培养成了帅才。明明有这样成功的案例,又同样是自己倚重的名将,为什么孙权没有劝甘宁向学,使其复制吕蒙的成功之路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以有下几点猜想。

一、可能是史料没有记载

像孙权这样的主公,不管内心真实想法如何,表面上对麾下的名将,都非常体贴,例如,他曾主动为护主有功,却出身低微的周泰撑腰;亲自为因护驾而重伤的凌统上药;在吕蒙病重时,食不下咽,等等。按理说,军中不好读书的武将,他很可能曾一一劝学,只不过吕蒙的案例最成功,才最为人熟知而已。例如,《三国志》注引《江表传》中,就提到孙权劝学时,与吕蒙一起被孙权做思想教育的人,还有蒋钦,《资治通鉴》中,蒋钦就被忽略了。因此,真实历史上,甘宁可能也曾被劝学,只不过他的成效不明显,没有被史料记载而已。

二、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势力

上位者看似一言九鼎,实际上却根本不能随心所欲,他们不仅要想办法与敌人周旋,还要处理好内部关系,平衡各阵营的势力。例如,孙权坐镇的江东,就有父兄旧部,江东大族,以及孙权亲自提拔的文臣武将,等几个阵营。江东最初的两任大都督,即周瑜和鲁肃,都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在考虑鲁肃的接班人时,孙权就打算用自己的心腹,因此费尽心力,把吕蒙培养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帅才。可是,江东大族的势力,也不容忽略,否则的话,一旦发生动荡,得不偿失。所以,在吕蒙之后,他无需再亲手培养帅才,以免引发纠纷。

三、“因材施教”

另外,一个人能否被培养在为帅长,不仅需要后天的努力,还要有一定的天赋。吕蒙虽然出身不高,但他自幼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付出什么,因此十五六岁就偷偷跟着姐夫出征,被发现后,还能用“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之言,劝服担忧的母亲。后来,与关羽争夺荆州,他虽然有硬拼的实力,却选择了智取,成果非常显著。这样的人,只要勤加学习,令人刮目相看,再自然不过。

而甘宁年少时,却是一个“非主流”,经常领着一群奇装异服的小弟欺行霸市,后来先后投奔刘表、黄祖等人,又兜兜转转来到江东,性格依旧不改,《三国志》评价他“粗猛好杀”,而且最擅长的就是率领士卒拼命奋战。他这样的性格,就算掌握了再多的知识,估计也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帅才,完全独当一面,反而可能成为束缚,从而影响战斗力。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同样是孙权的心腹爱将,而且甘宁更受孙权偏爱,可是孙权通过劝学,将吕蒙培养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帅才,却没有对甘宁劝学,并不是因为孙权偏心,而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资治通鉴》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本文内容由小思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