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老手艺有哪些(传统老手艺)

导语:珍贵的老手艺,满满的儿时回忆,只有80、90后才能体会的到……

皮影戏、面塑、糖画、草编、泥娃娃……这些都是童年回忆里宝贵的东西,珍贵的老手艺,满满的儿时回忆。不知道从何时起,这种手艺活慢慢开始被遗忘......我们再也从公园里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再也看不到大家聚在一起只为能转出一个龙模样的糖画,看着老师傅捏出一个毛猴的面人儿,也再找不回那种儿时的快乐!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焕神采师造化!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面塑不仅是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的艺术造型

也是大家童年回忆中

最艳丽的那一抹色彩

原汁原味再现了

当代特有的风土人情

并且渗透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面塑文化

童年回忆里最鲜活的一抹色彩非面塑莫属,每天放学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心神就全部被吸引在这一个个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的面塑上面。

有时候老师傅经不起孩子们的一声“爷爷,捏一个孙悟空吧,爷爷捏一个猪八戒吧”老师傅就会捏出几个不同颜色的面团,几分钟功夫一个栩栩如生的面塑就脱手而成。听着周围一声声的“哇”的赞叹声,这应该就是手艺人最好的赞美了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街头的手艺人在慢慢的变少,直至消失不见,学校门口最拥挤的地方也变成了卖玩具小吃的商店。

再后来逢年过节的时候,就只能在逛民俗庙会或者一些公园还可以看到这些手艺人,但是也渐渐变少了。这些70、80、90年代人珍贵的回忆,已经慢慢被更有趣的玩具所慢慢代替了。

师傅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更有趣新颖的东西,之前的老一套的东西已经不招现在的小孩子喜欢了,所以也开始看一些时下小孩子喜欢的动画片,跟上社会节奏,做一些比较现代形式的面塑。

小编在和师傅聊天的时候,有路过的小孩子来问能不能吃,一下子又勾起了回忆,小时候买回家的面塑从来没有纠结过不能吃的问题,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要吃,在那个时候谁又会舍得吃这个央求父母好久才买回家的“艺术品”呢?

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也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

现在的面塑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艺术工艺品,经过几代人对材质的改良,现在的面塑已经不可食用了。变成了一种具有一定收藏价值的艺术工艺品。

师傅说他们的这门手艺都是几代人祖传下来的,这门手艺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养家糊口这么简单了,而是祖宗给后代留下来的珍贵的传家宝。

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胸藏锦绣得心源!

糖画,民间俗称“倒糖人儿”

“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

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

是地道的民间画种

是一种颇具特色的街市艺术

备受老百姓喜爱。

糖画艺术

不管是七零八零还是九零年代人,当看到晶莹剔透的糖画时都有着特殊的回忆。一锅熬好的冰糖,在老艺人的手中经过娴熟的操作,制作成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人、字、物。

作为一种文化瑰宝,传承下来的人却很少。过去,手艺人摆摊卖“糖画”,周围围满一堆小孩子的情景已经不多见了。除非在一些庙会上或者文化古街里才可能见到。

糖画是在石板上用糖浆画出各种虫兽鸟等图案。糖稀熬好后,用小勺舀起,在石板上浇出线条,组成图案。因糖稀在石板上很快就冷却了,所以要一气呵成。

小时候放学后,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守在学校门口的糖画摊儿边上,糖画摊儿上有一个转盘,花五毛钱就能转一次,转到什么做什么。

龙是所有生肖里,最大最威猛的,小编小时候对盘子上的那个大龙可谓是夜思梦想,可惜从来没有转到过。所以能转到一条龙,是多少小朋友那时候的梦想呀。手里拿着一条龙的糖画,走在路上,自觉脚下生风,路人侧目啊!

父母说在80年代初,几分钱或几个牙膏皮就可换一个糖人。如今儿童的玩物多了,糖人不再是单纯哄孩子的东西了,已经被作为一项民间艺术受到重视。

每当看到糖画总是可以让我们对童年回忆弥漫起一丝甜蜜芬芳的气息。

近年来,民间艺术人才流失,民间文化濒临失传的现象日益严重,在这样的情形下,围绕中华传统民间艺术活态传承和保护,发挥民间艺人在传承民间艺术中的重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这种手艺人已经非常难见到了,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在一些老街,或者是一些仿古建筑街区里可以见到,有喜欢这一方面的朋友可以到洛阳老城或者瀍河这边,运气好说不定可以碰到。

本文内容由小涵整理编辑!